什么是結核潛伏感染?
怎樣才能確定為結核潛伏感染?
結核潛伏感染是指機體內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,但沒有發(fā)生臨床結核病,沒有臨床細菌學或者影像學方面活動結核的證據(jù)。
結核潛伏感染者沒有結核病相關的癥狀和體征,沒有傳染性。目前結核潛伏感染沒有金標準。WHO推薦的用于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的診斷技術主要有PPD皮試和γ-干擾素釋放試驗兩種。通過檢測人體結核相關的免疫應答狀態(tài)確定是否為結核潛伏感染。
當PPD皮試后的硬結達到一定大小或者γ-干擾素釋放試驗陽性,且經過X線等其他檢查未發(fā)現(xiàn)活動性結核病灶,才能確定為結核桿菌潛伏感染。
結核潛伏感染的現(xiàn)狀嚴重嗎?
2013年,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在我國選擇了四個不同結核病疫情地區(qū)的農村全人口(5周歲以上)開展了目前全球最大規(guī)模的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和隊列研究項目,共計篩查約22,000人。同時使用PPD皮試和γ-干擾素釋放試驗兩種檢測技術開展了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率調查。
經過年齡和性別校正后的結果顯示:
PPD≥5mm的人口比例為40%
(不同地區(qū)為22%~53%)
PPD≥10mm的人口比例為28%
(不同地區(qū)為14%~42%)
PPD≥15mm的人口比例為19%
(不同地區(qū)為13%~20%)
γ-干擾素釋放試驗陽性率為19%
(不同地區(qū)為7%~25%)
PPD陽性就是結核潛伏感染嗎?
不一定,感染過結核分枝桿菌、非結核分枝桿菌或者接種過卡介苗等,都可能導致PPD試驗陽性。
我國的《肺結核診斷標準(WS 288—2017)》規(guī)定PPD用于結核潛伏感染診斷的標準為:
在卡介苗接種地區(qū)和/或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流行地區(qū),以PPD反應≥10 mm為結核感染標準;
對HIV陽性、接受免疫抑制劑>1個月者,PPD反應≥5 mm為結核感染。
結核潛伏感染者會變成結核病患者嗎?
結核潛伏感染者是否發(fā)病取決于多種因素,包括感染菌量的多少、細菌毒力的強弱,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狀況等。
一般來說結核潛伏感染者大多數(shù)不會發(fā)病,而是處于潛伏感染狀態(tài),只有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, 潛伏在體內的結核菌才有可能生長繁殖,導致發(fā)病。
一般結核潛伏感染者一生中發(fā)展為結核病患者的風險約為5-10%。
來源:江蘇疾控